相扑在日本的发展
点击量:560发布时间:2020-03-09 10:50:14
相扑是日本土生土长、为日本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被誉为“国技”。它的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着日本民族的风俗特征,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日本的历史,有许多是起源于神话传说的。在8世纪初完成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文献中就有关于相扑的故事。(古事记》中写道:建御雷神受命于天照大神,下世出云(出云为日本古地名,称出云国,在今天的岛根县北部),掌管天下,但大国主命之子不服,与其以相扑决胜负,迫使大国主命禅让王位。当时,相扑似乎是作为一种神卜的形式存在的,它常常作为神的力量,在领土发生纷争或确定首脑时起着重要的抉择作用。
在当时关于相扑的记载中,有“手合”一词,意为一方抓住对方的手采取进攻姿势,而另一方则努力争脱对方的手进行反攻,形似摔跤。当时没有比赛用的场地-土俵,也没有犯规动作,比赛可一直持续到对方降服或将对方致于死地。就此,(日本书纪》垂仁天皇①一项中有记载,说麻蹶速和出云的野见宿称两位传说中的英雄在天皇御座前进行相扑对阵,宿祢踢倒暖速,踏折其肋骨致死。日本相扑界将这次对阵视为相扑之初,将宿称作为祖神祭典。
《日本书纪》又载:允恭天皇②葬礼时,朝鲜新罗作为慰问品贡奉乐人八十,其后有雅乐、舞乐由中国传来。其中舞乐以面部、身体着装饰表演,与此相对应,赤身裸体进行的表演被称为“素刀舞”、“素舞(寸末U)”。“重末心”一词的动词形“寸末小”后来变成了名词,即是今日的“寸毛方”(相扑),此即“相扑”词的由来。
相扑究竟是何时产生,现已无从考证,但由上述记载可以说它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日本民族是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耕民族,收成受气候的深刻影响。因而,古代日本人就经常在春种秋收季节举行各种仪式,向神灵祈祷保佑五谷丰登或对丰收表示感谢,想必相扑就是作为这种仪式之一在遥远的年代出现的。而赤身露体的比赛形式,一方面与气候温暖、水源丰富的日本风土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相扑产生的久远历史。
二
目本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渐渐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官廷仪式,国面相朴也成了祭典和权力者的节目仪式的重要节目之一。为感谢天神和庆贺丰收,圣武天皇①曾于726卫量全国力士,召开了第次全国性相扑大会一相扑节会。会上,天皇命令近江国(今滋贺县)的相扑名人志贺有林制定了比赛的规则,规定可以使用致命的拳击。禁止使用扑打和正面竭动作。以此次节会为契机,“相扑节”成为宫延中的重要仪式,其后延续100余年。
日本进人武士时代以后,相扑曾一度作为种武艺受武士们的重视。在《吾妻镜》、(太平记》中都有关于在战斗和穷猎的问家或镰仓鹤冈八幡宫神社前为将军表演相扑的记载和描述。武士们的重视,推动了相扑作为体育运动的发展。至室町时代末期,出现了职业性相扑力士,到各地巡回表演。这时正值织田信长(1534- 1652)2的全盛期。1570年,信长召集近江国中的力士在近江国常乐寺举行了大相扑赛,后又于1578年集1500名力士在安土城内举行了大相扑赛。在此以前,相扑比赛的场地叫做“人方屋”,即在围观的人山人海中空出的一-小块地方, 从这时开始出现了专用场地“土佳”。土俵场地的出现是相扑运动的一大革命, 它推动了相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相扑运动所特有的脚下功夫,增加了体育性的效果,同时也中柔武天量,日本路5代天量,名肯,724 79年在位。
到了任户时代,职业力主开始结集于江户、大阪、京都,形成了组织,出现了“相扑会所”, 经常为建设神社、寺院、桥梁等举办“劝进相扑”比赛。后来这种比赛定期举行,吸引了一般群众,并推广到了地方。1684 年在江户深川八幡神社院内举行的睛天八日江户劝进相扑大赛,被称为令天大相扑比赛的正式的起源。当时江户幕府成立已将近百年,正值元禄时代“町人”(市民阶层,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文化发展的前期,其后进入了文化发达、生活富裕的时代。也正是这些时代的变化,促成了专业相扑比赛的形成。
相扑运动员的等级制最旱出现于1789年,在江户深15川八幡宫院内举行的七日大赛中,第一次授予谷风、小野
用以横纲称号。运动员的成绩表一黑白星表的公布是1761年,也就是说,大致从那时起,相扑比赛完成了它的体系,进入了有史时代。
明治维新以后,相扑运动一度进入了低潮。由于幕藩体制的解体,一时间相扑运动员失去了经济上赖以生存的支柱。当时,来自西方的文明开化风靡一时,废除相扑论此起彼伏,日本政府也颁布了断发令,相扑运动员独特的发臀面临危机。1876 年相扑会所改称为东京大角力协会,历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大改革。在相扑爱好者的支持下,1884沿年明治天皇举办了天览相扑赛,这次相扑赛使人们意识到了相扑的存在,扭转了相扑运动的困境,相扑终于作为传统的运动形式得以保留下来。随着国力的发展和提高,梅之谷、常陆山等著名力士辈出,相扑运动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909 年在回向院建造了具有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大相外比赛馆,称为“国技馆”。这一则时代建筑的出现,为现代大相扑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扑被称之为日本“回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明治后期至大正初期是相扑技术的转换期。相扑界出现了太刀山,后木山等超级横纲,相扑运动技术上的稳重传统开始向徽烈的速攻性方向转变,使相扑运动得到了新的发展,1925年12月,原分为东京、大阪两地的相扑协会以大厦协会归属于东京协会的形式,成立了现在的财团法人日本相扑协会,加强了相扑运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促进了相扑运动的飞速发展。1928 年广播电台开始现场直播比赛实况,更加引起了广大日本人民对相扑运动的16兴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扑运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基本陷于停滞状态。战后,在相扑界人士及广大民众的努力下,相扑运动很快得到了恢复。1955 年在两国(东京地区)附近藏前(东京地名)地区新建了国技馆,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相扑运动更加受人喜爱了。以前每年举行两场的相扑大赛,从这时开始逐渐增加,发展为每年举行六场。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学校的体育科目中也增加了相扑技术,随之业余相扑运动也昌盛了起来,每年都举行全国锦标赛和学生锦标赛。
三
相扑运动在不断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同时,尽力维护和保持着日本自古以来的风俗传统。它之所以能如此受到喜爱,不仅仅是出于人们对其胜负的兴趣,也由于运动员的发警、兜档带、饰带,还有象征过去祭神仪式的、悬挂在顶棚上的表示四神的重穗,上场前拍掌亮相的神奇动作,裁判员传呼运动员的特别风格,以及作为代表这切的象征仪式的横纲的出场等等。这些都是相扑运动多年延传下来的,具有浓厚日本传统文化韵味。
今天,相扑作为国技已经职业化,其惟一的组 织团体是“财团法人日本相扑协会"。协会由运动员及裁判出身的老前辈经营,其主要工作是举办年六场的大赛。 大赛每场十五天,是审核运动员水平的机会,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给予提级表彰,对成绩下降的运动员给以降级处罚。所以,运动员们个个争先恐后,专心致志,比赛激烈而又精彩。大相扑比赛对日本人民来说,已成为一年四季不可17缺少的传统文化活动。
相扑运动员根据成绩的优劣分为若干等级,且等级制度森严。横纲是相扑运动员的最高级别,以下依次是大关、关助、小结、幕内、十两、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序之口等。除横纲外,均依比赛成绩可升可降。
相扑运动员比赛时赤身露体,只在腰间系一兜裆带。兜裆带为最子织成,多为紫色,也有深蓝色的,长短视运动员的腰围不一,目前最长的是13米,价值70万日元。比赛用的兜裆带习惯上不洗涤,只能阴干。因此使用多年历的兜裆带上浸透了泥垢和汗渍,这被视为运动员的价值所为在。兜裆带下方垂有门帘似的饰带,19-21根,是装饰品,以示圣洁。
土表是相扑比赛的场地,多为圆形,直径15尺,高1.2- -2尺,由粘土加固而成,表面略施一层薄沙。沿袭古代祭神相扑的传统形式,土佳的上方罩有“屋脊"似的顶棚。原本顶棚的四角有四根柱子,意为四季神。青色的为存事的青龙神,红色的为夏季的朱雀神,白色的为秋季的白虎神,黑色的为冬季的玄武神。为便于观众观看比赛,1952年改这四根柱子为四条垂德代之。土佬的东西侧是运动员的坐席,南侧有裁判员座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放有盐盆和水桶。盐和水是比赛前运动员用来象征性净场净身的。
相扑运动不分轻重量级,这是因为在土俵这一圆形比赛场内,运动员可以使用各种招数。相扑的胜负非常明了,在土俵内除脚底板外,身体任何一部位先着地者为败。另外,身体的任何一部位先于对方越出土俵界限者也为败。相扑比赛从开始的一瞬间到终了,不容运动员有一分一秒的休息,必须全力以赴。自古以来,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腿力和腰力,运用速度和技巧。即使个子不高,身体不很重的运动员也有可能把比自己重一倍的对方摔倒。 也就是说,相扑运动发展为一种不一定非要身体重、有蛮劲的运动员才能取胜的运动。这一点迎合了日本人的兴趣,同时也是今天相扑运动小能制大的妙处所在。
相扑,自古以来就作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无论哪一个时代,它都能给日本人带来一种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今天,它更成了日本人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
日本的历史,有许多是起源于神话传说的。在8世纪初完成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文献中就有关于相扑的故事。(古事记》中写道:建御雷神受命于天照大神,下世出云(出云为日本古地名,称出云国,在今天的岛根县北部),掌管天下,但大国主命之子不服,与其以相扑决胜负,迫使大国主命禅让王位。当时,相扑似乎是作为一种神卜的形式存在的,它常常作为神的力量,在领土发生纷争或确定首脑时起着重要的抉择作用。
在当时关于相扑的记载中,有“手合”一词,意为一方抓住对方的手采取进攻姿势,而另一方则努力争脱对方的手进行反攻,形似摔跤。当时没有比赛用的场地-土俵,也没有犯规动作,比赛可一直持续到对方降服或将对方致于死地。就此,(日本书纪》垂仁天皇①一项中有记载,说麻蹶速和出云的野见宿称两位传说中的英雄在天皇御座前进行相扑对阵,宿祢踢倒暖速,踏折其肋骨致死。日本相扑界将这次对阵视为相扑之初,将宿称作为祖神祭典。
《日本书纪》又载:允恭天皇②葬礼时,朝鲜新罗作为慰问品贡奉乐人八十,其后有雅乐、舞乐由中国传来。其中舞乐以面部、身体着装饰表演,与此相对应,赤身裸体进行的表演被称为“素刀舞”、“素舞(寸末U)”。“重末心”一词的动词形“寸末小”后来变成了名词,即是今日的“寸毛方”(相扑),此即“相扑”词的由来。
相扑究竟是何时产生,现已无从考证,但由上述记载可以说它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日本民族是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耕民族,收成受气候的深刻影响。因而,古代日本人就经常在春种秋收季节举行各种仪式,向神灵祈祷保佑五谷丰登或对丰收表示感谢,想必相扑就是作为这种仪式之一在遥远的年代出现的。而赤身露体的比赛形式,一方面与气候温暖、水源丰富的日本风土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相扑产生的久远历史。
二
目本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渐渐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官廷仪式,国面相朴也成了祭典和权力者的节目仪式的重要节目之一。为感谢天神和庆贺丰收,圣武天皇①曾于726卫量全国力士,召开了第次全国性相扑大会一相扑节会。会上,天皇命令近江国(今滋贺县)的相扑名人志贺有林制定了比赛的规则,规定可以使用致命的拳击。禁止使用扑打和正面竭动作。以此次节会为契机,“相扑节”成为宫延中的重要仪式,其后延续100余年。
日本进人武士时代以后,相扑曾一度作为种武艺受武士们的重视。在《吾妻镜》、(太平记》中都有关于在战斗和穷猎的问家或镰仓鹤冈八幡宫神社前为将军表演相扑的记载和描述。武士们的重视,推动了相扑作为体育运动的发展。至室町时代末期,出现了职业性相扑力士,到各地巡回表演。这时正值织田信长(1534- 1652)2的全盛期。1570年,信长召集近江国中的力士在近江国常乐寺举行了大相扑赛,后又于1578年集1500名力士在安土城内举行了大相扑赛。在此以前,相扑比赛的场地叫做“人方屋”,即在围观的人山人海中空出的一-小块地方, 从这时开始出现了专用场地“土佳”。土俵场地的出现是相扑运动的一大革命, 它推动了相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相扑运动所特有的脚下功夫,增加了体育性的效果,同时也中柔武天量,日本路5代天量,名肯,724 79年在位。
到了任户时代,职业力主开始结集于江户、大阪、京都,形成了组织,出现了“相扑会所”, 经常为建设神社、寺院、桥梁等举办“劝进相扑”比赛。后来这种比赛定期举行,吸引了一般群众,并推广到了地方。1684 年在江户深川八幡神社院内举行的睛天八日江户劝进相扑大赛,被称为令天大相扑比赛的正式的起源。当时江户幕府成立已将近百年,正值元禄时代“町人”(市民阶层,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文化发展的前期,其后进入了文化发达、生活富裕的时代。也正是这些时代的变化,促成了专业相扑比赛的形成。
相扑运动员的等级制最旱出现于1789年,在江户深15川八幡宫院内举行的七日大赛中,第一次授予谷风、小野
用以横纲称号。运动员的成绩表一黑白星表的公布是1761年,也就是说,大致从那时起,相扑比赛完成了它的体系,进入了有史时代。
明治维新以后,相扑运动一度进入了低潮。由于幕藩体制的解体,一时间相扑运动员失去了经济上赖以生存的支柱。当时,来自西方的文明开化风靡一时,废除相扑论此起彼伏,日本政府也颁布了断发令,相扑运动员独特的发臀面临危机。1876 年相扑会所改称为东京大角力协会,历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大改革。在相扑爱好者的支持下,1884沿年明治天皇举办了天览相扑赛,这次相扑赛使人们意识到了相扑的存在,扭转了相扑运动的困境,相扑终于作为传统的运动形式得以保留下来。随着国力的发展和提高,梅之谷、常陆山等著名力士辈出,相扑运动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909 年在回向院建造了具有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大相外比赛馆,称为“国技馆”。这一则时代建筑的出现,为现代大相扑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扑被称之为日本“回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明治后期至大正初期是相扑技术的转换期。相扑界出现了太刀山,后木山等超级横纲,相扑运动技术上的稳重传统开始向徽烈的速攻性方向转变,使相扑运动得到了新的发展,1925年12月,原分为东京、大阪两地的相扑协会以大厦协会归属于东京协会的形式,成立了现在的财团法人日本相扑协会,加强了相扑运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促进了相扑运动的飞速发展。1928 年广播电台开始现场直播比赛实况,更加引起了广大日本人民对相扑运动的16兴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扑运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基本陷于停滞状态。战后,在相扑界人士及广大民众的努力下,相扑运动很快得到了恢复。1955 年在两国(东京地区)附近藏前(东京地名)地区新建了国技馆,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相扑运动更加受人喜爱了。以前每年举行两场的相扑大赛,从这时开始逐渐增加,发展为每年举行六场。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学校的体育科目中也增加了相扑技术,随之业余相扑运动也昌盛了起来,每年都举行全国锦标赛和学生锦标赛。
三
相扑运动在不断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同时,尽力维护和保持着日本自古以来的风俗传统。它之所以能如此受到喜爱,不仅仅是出于人们对其胜负的兴趣,也由于运动员的发警、兜档带、饰带,还有象征过去祭神仪式的、悬挂在顶棚上的表示四神的重穗,上场前拍掌亮相的神奇动作,裁判员传呼运动员的特别风格,以及作为代表这切的象征仪式的横纲的出场等等。这些都是相扑运动多年延传下来的,具有浓厚日本传统文化韵味。
今天,相扑作为国技已经职业化,其惟一的组 织团体是“财团法人日本相扑协会"。协会由运动员及裁判出身的老前辈经营,其主要工作是举办年六场的大赛。 大赛每场十五天,是审核运动员水平的机会,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给予提级表彰,对成绩下降的运动员给以降级处罚。所以,运动员们个个争先恐后,专心致志,比赛激烈而又精彩。大相扑比赛对日本人民来说,已成为一年四季不可17缺少的传统文化活动。
相扑运动员根据成绩的优劣分为若干等级,且等级制度森严。横纲是相扑运动员的最高级别,以下依次是大关、关助、小结、幕内、十两、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序之口等。除横纲外,均依比赛成绩可升可降。
相扑运动员比赛时赤身露体,只在腰间系一兜裆带。兜裆带为最子织成,多为紫色,也有深蓝色的,长短视运动员的腰围不一,目前最长的是13米,价值70万日元。比赛用的兜裆带习惯上不洗涤,只能阴干。因此使用多年历的兜裆带上浸透了泥垢和汗渍,这被视为运动员的价值所为在。兜裆带下方垂有门帘似的饰带,19-21根,是装饰品,以示圣洁。
土表是相扑比赛的场地,多为圆形,直径15尺,高1.2- -2尺,由粘土加固而成,表面略施一层薄沙。沿袭古代祭神相扑的传统形式,土佳的上方罩有“屋脊"似的顶棚。原本顶棚的四角有四根柱子,意为四季神。青色的为存事的青龙神,红色的为夏季的朱雀神,白色的为秋季的白虎神,黑色的为冬季的玄武神。为便于观众观看比赛,1952年改这四根柱子为四条垂德代之。土佬的东西侧是运动员的坐席,南侧有裁判员座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放有盐盆和水桶。盐和水是比赛前运动员用来象征性净场净身的。
相扑运动不分轻重量级,这是因为在土俵这一圆形比赛场内,运动员可以使用各种招数。相扑的胜负非常明了,在土俵内除脚底板外,身体任何一部位先着地者为败。另外,身体的任何一部位先于对方越出土俵界限者也为败。相扑比赛从开始的一瞬间到终了,不容运动员有一分一秒的休息,必须全力以赴。自古以来,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腿力和腰力,运用速度和技巧。即使个子不高,身体不很重的运动员也有可能把比自己重一倍的对方摔倒。 也就是说,相扑运动发展为一种不一定非要身体重、有蛮劲的运动员才能取胜的运动。这一点迎合了日本人的兴趣,同时也是今天相扑运动小能制大的妙处所在。
相扑,自古以来就作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无论哪一个时代,它都能给日本人带来一种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今天,它更成了日本人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
上一篇:起诉书和起诉状各自不同的翻译特色
下一篇: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