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某些翻译消费者认为你不接我的单子,就是巨大的损失,甚至就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甚至认为,白给你的单子你不接,这不是作吗?实际上是翻译公司老马识途体检规避了风险。
翻译在追求品质的同时还要提升效率,这个效率不仅是体现在翻译过程的本身,更多的是体现在前期的翻译咨询和后期的翻译售后上,从我们的所见所闻,多少翻译公司都折在了为点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消耗了无谓的时间,是自己无法脱身。
其实这作为一种自high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抵消翻译公司不接受你的砍价所带给你某种的失落感。但实际上,无论是在翻译价格,还是翻译品质等方面提出了超出市场平均水准的要求时,都有可能被翻译公司无视。
有的钱真心不好挣,因为,有种心理,就是不会那么轻松让你把钱争去。
毕竟作为专业的翻译机构,不能单纯依靠某种翻译订单、某种翻译需求去生存,你可能觉得很贵,自己无法承受,但是这种翻译服务的消费水准却被多数的翻译客户所接受和认同,那么此时无疑落寞的只是你自己,或者说损失的不是翻译公司而是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的客户在咨询时,往往采用严密的话术似乎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但是对翻译公司而言,确实胆战心惊的。就比如医生,对于一个简单的胸闷,我们往往不当回事,也就好了,但是你去看医生,因为他见过很多病历,就有更多的深层次的考量。也就是所谓的丑话说到头里,做最坏的打算。
比如:客户问,你们是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
翻译公司的担心:很多词汇都是要网络查询的 ,很多外语固定的表达,人工和机器翻译都是一样的,这怎么算?客户以此为借口来掰扯不清,区区几百元的单子值得吗?
再比如:客户问,你们翻译错了这么算?
翻译公司:这个错,谁来判定,判定的依据又是什么?毕竟在翻译执业过程中,发生过,有的客户拿着翻译稿找回来 ,说是翻译的不对,理由时,他侄子在国外留学,说不对,而这个小孩在国内连三本都考不上,才曲线到国外读预科的,这种啼笑皆非的依据对方好意思拿来做凭据,但是翻译公司都不好意思反驳。
翻译服务合作,是双向选择,不是客户方单方面觉得我奇货可居,也不是翻译公司可以毫无章法,而是由市场的平均接纳程度来决定的。没接某些单 ,翻译公司没有倒下,反而因为规避了风险,提高了效率。